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健康中国行,边疆赤医路——记中国赤脚医生田野调查社会实践团内蒙古、西藏、新疆系列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1日 点击:


 在健康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为深入挖掘赤脚医生的价值贡献,探究农村基层卫生健康治理的发展与变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25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中国赤脚医生田野调查社会实践团先后赴内蒙古、西藏、新疆三省,开展少数民族赤脚医生田野调查实践活动,通过访谈、实地观察、档案查阅等方式,还原边疆少数民族赤脚医生的发展历程,挖掘少数民族赤脚医生的作用价值,传承赤脚医生精神,为边疆地区乡村健康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与政策建议。

图1:徐州医科大学中国赤脚医生田野调查实践团出征仪式

 

探索内蒙赤医史,守护边疆健康路

 为了全面了解内蒙古赤脚医生历史发展状况,调查团深入赤峰市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呼和浩特市武川县、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等5地开展调研工作。

 蒙医蒙药守护牧民健康。赤峰市巴林左旗赤脚医生都仁扎那将流动诊室扎根于牧民毡房,在医疗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他擅用三百多种蒙药,为牧民提供诊疗服务;尤其擅长利用蒙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肺炎、白血病等病症。在他的努力下,当地牧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阿鲁科尔沁旗赤脚医生色道尔吉医生充分扮演了“全科医生”的角色,成为草原牧民最信赖的健康守护者。他不仅擅长接骨疗伤,而且还能抢救农药中毒者、被蛇咬的伤患者,甚至可以诊治心脏病、肝病、儿童癫痫病等疑难杂症。他始终以无私的奉献和卓越的担当,为当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采访这两位蒙医,我们看到了蒙医蒙药在边疆地区守护牧民、守护边疆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边疆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2:采访内蒙古赤脚医生

 

 卫生防疫构筑免疫屏障。内蒙古赤脚医生在防疫工作上也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好医生”韩四虎是内蒙古武川县乌兰不浪镇一名赤脚医生, 40多年来,韩四虎将全乡的48个村262平方公里的土地走了一遍又一遍,入户接种,推动百白破、麻疹等基础疫苗全覆盖,使全镇儿童的接种率达到了98%以上,筑牢群体免疫屏障。如今,麻疹、小儿麻痹等预防性疾病已经在这里绝迹。内蒙古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陈明海医生主动投身防疫一线,每当布鲁氏菌病流行的时候,凭借专业医术与奉献精神,有效控制疫情传播,保障村民健康安全。在幅员辽阔的内蒙古边疆,赤脚医生无私奉献,走家访户,构筑防疫屏障,在基层防疫的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信图片_20250801143304

图3:赤脚医生韩四虎

 

 基层卫生治理促乡村健康振兴。为了全面掌握农村基层卫生治理现状,调查团通过与白音勿拉镇卫生院刘院长、准格尔旗布尔陶核苏木中心卫生院王利军院长等基层医疗管理者的深度对话,了解到基层健康治理的实践智慧。王立军院长告诉我们:“目前的卫生院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近年来通过数字化管理、中医馆建设等措施,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医疗服务。基层卫生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图片3

图4:卫生院院长王利军

 

 内蒙古赤脚医生的历史发展和价值贡献。内蒙古医院协会会长尹赤林在接受调查团采访中说:“内蒙的赤脚医生培训、合作医疗起步实际上并不比内地晚。内蒙古农村基层医疗队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赤脚医生普及阶段(1967-1978年);第二阶段,向个体村医转型阶段(1979-2002年);第三阶段,乡村医生规范化阶段(2003年至今)。赤脚医生内蒙古4200公里的边境线上,筑起一道“守边疆,保健康”的生命长城。今天要把这些好传统延续到新政策里,让草原上的健康守护一代代传下去。赤脚医生不仅是基层医疗的根基,更要充分发挥蒙医特色,构建覆盖草原、惠及各族群众的现代健康服务体系。”

微信图片_20250801143755

图5:采访内蒙古医院协会会长尹赤林

 

 根据调研材料,调研团撰写了《内蒙古自治区赤脚医生的历史进程和价值贡献》调研报告,为新时代边疆地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与经验参考。

 

世界屋脊赤脚医生,雪域医魂守护生命

 在高原雪域,赤脚医生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调查团深入西藏雪域高原多地开展调查,了解到在这片广袤的高原土地上,赤脚医生扎根基层,为藏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的动人故事。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格尼次达医生精通藏医技法,利用高原草药治疗高原病、风湿病等,数十年来背着药箱,翻山越岭为乡亲们诊疗,还积极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宣讲,成为牧区健康的“守护者”。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门巴乡达东村,仁瓦医生通过藏医针灸、药浴等方法为牧民解除伤痛,是村民们信赖的“健康依靠”。

 微信图片_20250801153009

图6:采访西藏赤脚医生


 西藏赤脚医生在基层医疗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拓荒人”作用。西藏自治区卫健委基层处领导告诉我们:“过去赤脚医生扛着药箱走村串户、无私奉献,如今要传承他们的精神,完善“医共体”,加快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升基层医疗的温度。西藏赤脚医生不仅在历史上为藏区百姓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时代对于推动藏区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赤脚医生精神,是藏区基层医疗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强对赤脚医生群体的支持和引导,促进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构建更加完善的藏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为藏区百姓的健康福祉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通过访谈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三级卫健委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调查团深刻认识到西藏赤脚医生是国家边疆卫生健康治理的关键实践,其因地制宜的适应性,如藏西医结合、游牧巡诊,至今仍在高原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中发挥深远影响。

 

健康振兴赤医路,促进民族共同体

 在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地、盆地、沙漠、草原、绿洲等自然景观复杂多样,13个少数民族长期聚居融合。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与人文背景下,赤脚医生守护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健康,充分发挥了民族桥梁作用。其中,米热吉汗·赛普力医生凭借背负的药箱,如同沙漠上的“生命方舟”,穿越极端气候,为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各族百姓提供医疗服务,精准诊断、及时治疗疾病,还承担接生重任,让150个新生命在多民族村落平安诞生。艾则孜·毛拉托胡提医生主动融合中西医术,钻研中医把脉技艺,在疫病肆虐时与妻子日夜守护患者,挽救无数生命,迎接的新生命不计其数,成为各族群众信赖的“健康守护神”。 

微信图片_20250801153114

图7:采访新疆赤脚医生

 

 新疆赤脚医生的无私奉献超越了民族与地域的界限,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健康无界,大爱无疆”的精神。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医术守护健康,为基层医疗事业打下了坚实根基。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赤脚医生精神,就是传承民族团结的火种,这对于促进健康中国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能让这份跨越民族的大爱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光芒,照亮健康中国与民族共同体的壮阔征程。


档案馆里寻历史,国家记忆显温情。

 为全面梳理少数民族赤脚医生的历史发展脉络,实践团深入多地档案馆探寻历史印记。在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查阅大量政策文件、统计数据与典型案例,查阅1950-1985年赤脚医生培训档案、合作医疗政策文件、卫生工作文件等571份,其中“蒙医”资料272份、“赤脚医生”档案资料76份、“合作医疗”搜索档案资料76份等。发现内蒙古赤脚医生、合作医疗记载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清晰勾勒出其从诞生到规范完善的历程,彰显内蒙古农村基层健康治理过程。西藏赤脚医生起步虽晚,但发展独具高原特色,从早期藏医学徒到如今规范持证上岗,诊疗记录与牧民感谢信见证着与高原群众的健康羁绊,藏医特色诊疗也在实践中传承创新。

 通过系统梳理内蒙古、西藏、新疆三地档案馆馆藏资料,可以看出少数民族赤脚医生在我国基层医疗工作中,一方面充分发挥了“防疫治病保健康”的职能,另一方面起到了“民族团结,守护边疆”作用,赤脚医生医疗制度奠定多民族团结的卫生基础,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微信图片_20250801153223

图8:内蒙古档案馆查档


 少数民族赤脚医生在中国基层医疗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在内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地,他们扎根基层,克服极端地理与文化差异挑战,为各族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从蒙医结合现代医学治疗疑难病症,到藏医利用高原草药守护健康,再到新疆赤脚医生跨越民族接生新生命。赤脚医生不仅是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动力,更是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纽带,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健康基石。

 

 他们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新时代卫生工作职业精神的具体体现,身小志坚,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磅礴力量,为实现全民健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贡献着不可替代的力量,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2025年7月31日